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壓力與壓力反應(二)

      上一篇提到了壓力反應與其調適,現在就來談談壓力。
   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壓力可以是一種心理狀態,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在於現實與期待的差距。壓力也可以是一種生理狀態,生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在於外在環境的改變影響到內在生理的平衡。」所以簡單的來講,就是外在刺激與內在恆定的衝突。生理壓力比較容易理解:比如突然室內溫度下降,身體必須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體內生理的運作;或是天氣變熱,身體必須利用流汗來散熱,維持身體不至於過熱。或是身處於吵雜的環境,就想要摀耳朵或是趕快離開。所以最簡單降低生理壓力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處於舒適的環境,包括居住和工作的環境,減少使用刺激有毒的化學品,減少噪音危害,減少環境的汙染。


心理壓力的產生,就複雜多了,它牽扯到你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你每日生活在精神層面的運作模式,但在這裡我們不談這麼複雜高深的事,而是希望能輕鬆愉快的了解發生了什麼事造成心理的壓力,並且可以較不費力的去處理這心理的壓力。前面提到「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在於現實與期待的差距」,這裡要講的「現實」就是實際已經發生的事,而「期待」就是你以為應該是怎樣的事。你「以為」的事不代表就是應該照如此發生的事,事實上也沒有「應該」會發生的事,而只有「已經」發生的事、「尚未」發生的事和「正在」發生的事。我們不應該忽略已經發生的事,也不需要過度期待尚未發生的事,但最重要的是要專注於正在發生的事。


談到這裡,我們要更仔細思考一下為什麼會有心理壓力?真的是因為「期待」的原故嗎有人反駁說「我並沒有期待什麼啊!」這種狀況其實就是一般說的「習以為常」或是說「慣性」,就是已經在不假思索的狀況下認定事情的樣貌了。這也是被包括在我所謂「期待」之中。


當事情發生並不是我們習慣的常態,或是並非我們所可以預期的,或是與我們所希望的不同時,心理壓力就產生了!情緒也就產生了!因為我們會試著將腦子裡所知道的世界、所瞭解的世界與外界傳入的訊息比對,才能使我們的反應配合外在的環境。這樣的過程在大多數的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它減少了我們腦力的消耗,使我們更迅速的做出反應。但是當事情不像我們腦子所預先描繪的樣子時,我們會習慣性的再去比對外來訊息,再次確認,如果比對出來的確與預期的不同,恰當的過程應是修正我們預先描繪的樣子,並且做出新的反應。但是大多數的人會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卻是否認外在的現實狀況,一直企圖將外在傳入的訊息作修正,一再比對確認,卻繼續按照原先的描繪的樣子做出反應,但是外在訊息不斷傳入與內在描繪不符的狀況,於是矛盾不斷產生。這時候情緒就會跟著不斷地產生,並且像是共振一般的越來越大。只有在停止修正外在傳入訊息,轉而接受外在傳入的訊息並且同時修正內在描繪的樣子,這矛盾才會停止;這時候情緒的共振才能漸漸減弱消失。


瞭解到心理壓力產生原因後,我們可以說找到減少或降低心理壓力對我們持續影響的方法:接受並且對內在世界做出新的修正!但是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沒有新的行為修正,那麼內在世界就會持續不斷地與外在世界偏離,衝突矛盾的頻率並不會降低,只是衝擊降低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說的:「不應該忽略已經發生的事」。已經發生的事代表過去你許多的行為、思考累積下來的結果,也就是你生命的軌跡,如果繼續照這軌跡下去,重複的事情會一再發生,不管是你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因此除了修正你內在所描繪的世界之外,對於外在世界的反應也要跟著修正,也就是行為的修正,這也就是我說要「專注於正在發生的事」的原因。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後,常常會感覺到世界變得不一樣了!這是因為你更貼近現實的緣故。另一方面因為壓力對你影響的頻率與強度都降低了,所以你的身體也就比較少出現壓力反應,相對的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都會比較輕鬆自在。在這樣的軌跡上,需要藥物的幫助自然會漸漸減少,但是焦慮症狀就會這樣完全解除嗎?這樣的期待不是很貼近現實,現實應該是比較接近,有事情會有壓力是正常的,若是適當的壓力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應付壓力情境,我們不需要排斥它或是擔心它,應該把焦點放在修正我們描繪的內在世界,以及當下我們可以做什麼來讓生命的軌跡走向我們比較喜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