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古今無完人

   我時常會與不同的個案討論到完美主義、道德標準與自我期許,每每讓我想起中山先生的「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這句話的本意,我沒有意見,只是常常想到「古今無完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樣一個特質,在不同的時空就會被 賦予不同的評價,同一個人身上的同一項特質,在不同的場景就可能分別被認為是缺點或優點。因此瞭解自己的特性是發揮能力的基本條件,而學習、練習與修正則 是增強能力的方法。不用去模仿其他人,只要把自己做好,那麼就會過得快樂。
     我常常遇到的一種狀況是:個案因自我期許過高,脫離了自身能力範圍,結果造成失落與失望,久而久之便情緒低落起來。探究自我期許過高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把 他人期許當成圭臬來測定自己;有一部分則是跳過中間過程,直接面對目標。前者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的事,常常不加思索地把他人期許當成衡量自己的標準,於是 不自覺的追尋別人所期待的目標,且莫名其妙的把它當成是自己的責任。比如說辛勞的父親跟兒子說:「要好好用功,將來光耀門楣。」於是兒子不斷地努力唸書, 卻怎麼也無法成為班上的前幾名,甚至於還可能考試不及格,於是開始自責,開始覺得愧對祖宗。出社會後,老闆說:「好好拼,將來那個位置就是你的。」於是又 開始無止盡地在挫敗中失落與失望。其實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但是今天我要談的是自我認知,我不管老爸或老闆,只管自己。「好好用功」應該是為了自己,可 以是為了自己將來的生活或工作,也可以是為了實踐自我,更可以是為了讓自己內在充實。「光耀門楣」不過是附加的,而且是別人認為的,可不是自己冠上去的! 況且讀不讀書不應該是為了父母親或是祖宗,讀不讀書應該是為了自己。同樣的,在職場上的努力,也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報酬,卻未必是某個特定的職位,當 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的回報時,應立即為自己鼓勵與嘉許,因為那是你應得的,但那回報可能是客戶的認同,可能是收入的增加,卻未必是老闆期待的業績。而直接 面對目標,常常會自然的跳過中間過程,不去想想該怎麼向目標前進,只是埋頭苦幹,這會使的你的努力常常是空轉,因為缺乏中間的步驟,有些鴻溝是無法跨越 的。也有些人雖然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就是知道中間步驟,但是卻以當時與目標的差距來衡量自己的努力,而不去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到底走了多遠,於是每衡量一次就氣餒一次,每衡量一次就沮喪一次,最後磨光了所有的鬥志。

    當思索自己的未來時,應該仔細分析自己的特性,在什麼領域可以好好發揮,在什麼地方較弱而應該補強,並依照自己的意願去訂定目標。當自己的目標已經明確 的時候,要常常思索中間步驟有那些?而自己該如何把中間步驟一項一項的完成。不必把他人期待當成是自己的目標,不管自己的事,而去管別人的事,或是別人期 待的事,那是辛苦而沒效率的,而且常常除了讓自己氣餒與痛苦外,並無法達成任何目標。如果別人的期待正好是自己的目標,那麼實踐別人的期待也不過是附加在 自我實踐之下的結果,應該高興的是達成自己的目標,讓別人也感到因你而驕傲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