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TMS 加上心理治療

 複雜的精神科疾患,常需要多種不同的治療模式來促進其預後。跟所有疾病的治療一樣,臨床上我們儘可能的提高治療的效益,並降低可能的副作用。

我們已經知道輕中度的憂鬱,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一樣有效,重度以上的憂鬱症則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模式,對於難治療型的憂鬱症,則可以考慮跨顱磁刺激療法(TMS)與電痙攣療法(ECT)。

心理治療常需要耗費許多時間才看出治療的效益;而跨顱磁刺激療法則是有相當高的時間效益。

重複性跨顱磁刺激療法(rTMS)被認為對於憂鬱症是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神經調節治療模式,許多的研究發現這種治療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對於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到前扣帶回皮質(ACC)的神經路徑造成改變。

相類似的,其他研究也發現心理治療與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FC)到前扣帶回皮質(ACC)和杏仁核(amygdala)的功能性連結改變有相關。

因此,重複性跨顱磁刺激與心理治療都是同樣針對這個神經網路,但以不同的模式來改變神經的可塑性。

以此觀點來看,重複性跨顱磁刺激治療加上心理治療是不是更能夠加強並延長抗憂鬱劑的分子級治療模式呢?

根據Donse等人的研究,合併心理治療和跨顱磁刺激治療對於憂鬱症狀的改善明顯優於任何一項的單一治療。

跨顱磁刺激療法不只對憂鬱症狀改善有效,Guse和Serafini等多位學者發現跨顱磁刺激療法也會改善認知功能。由於跨顱磁刺激療法可以活化更多的腦神經,得以代償的方式來協同心理治療的過程。

目前合併這兩種治療除了在難治療型憂鬱症的研究顯示效果更好外,難治療型的創傷後症候群的研究也發現有助益。

建議合併兩種治療前,應先了解病人做過哪些心理治療?治療的狀況如何?

若決定合併兩種治療,一定要記錄治療前後的評估狀況,最好有客觀的量表可以定時紀錄治療變化;在心理治療上也應建立病人的治療動機與治療目標,並了解病人對治療的負面感受,以適時調整治療。治療期間也儘量鼓勵病人要建立健康的行為、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及健康的人際關係。


[參考文獻]

Lana Donse et al. Simultaneous rTMS and psychotherapy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Clinical outcomes and predictors from a large naturalistic study. November 2017, Brain Stimulation 11 (2)

Richard A. Bermudes, M.D., Karl I. Lanocha, M.D., and Phillip G. Janicak, M.D.(Eds). (2018).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pp.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