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壓力與壓力反應(一)

      常有個案問我「壓力大除了吃藥,還能做甚麼?」或是「焦慮症狀已經穩定了,有甚麼方法可以更進步的?」
    我通常都會再一次的確認個案現在的症狀有哪些?生活型態和生活習慣如何,以及壓力來源是甚麼?這麼做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簡短的提到我喜歡用「壓力反應」來看焦慮的生理特性。所以了解個案的症狀、生活型態、生活習慣以及壓力來源,對於治療個案的症狀以及協助個案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治療有極大幫助


    雖然上次已經提到壓力的生理反應有哪些,但現在還是要再重頭講一遍,因為這次要講得比較詳細一點。壓力反應原來是用來應付緊急狀況的,用來保命的,用的方法就是「戰或逃」,所需要的動作就是攻擊或逃跑。而這兩個動作的生理反應,啟動於大腦的腦下垂體,它會分泌較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使得腎上腺分泌更多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等,這些激素(賀爾蒙)會促使心跳速度加快、心肌和骨骼肌收縮力量增加、周邊血管收縮、神經系統處於警覺狀態,造成感覺心悸、心跳明顯、血壓升高、身體肌肉緊繃、短暫的注意力增加及身體反應變快,這樣才有辦法戰鬥或是快逃。為了配合這樣的動作,糖分與氧氣被細胞利用的量要增加,因此呼吸速率必須增加、血液循環速率必須增加、胰島素分泌的量必須增加。相對的,消化系統被暫時性的壓抑,消化腺的分泌減少、腸胃的蠕動減少,因此會有口乾舌燥、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有些人因為長期的壓力反應累積,造成心臟或胸部的不舒服、高血壓、呼吸感覺不順暢、身體痠痛、四肢冰冷或臉部感覺麻麻的,在消化系統上有人產生便秘、潰瘍的症狀,或有些人反而變成是一天要解便好幾次的腸躁症。在免疫方面也會因為過度反應而容易過敏,也可能因為長期的耗損造成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冒生病。所以壓力反應會造成我們許多的身體病症,也就是我們如果能夠處理好壓力反應,就能夠減少身體的病症。


    一般來說,在處理壓理反應的方法上,最快速改善症狀的方式仍是藥物,但是要整體的改善,需要好的生活型態,好的生活習慣。像是規律的作息,減少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好的習慣,減少醣類、油脂的食物攝取,多吃五穀雜糧、蔬菜、堅果、核果,均衡的營養;每日都有適當的運動;避免長時間工作、輪班工作或夜班工作的型態;安排休閒活動,讓自己可以調整一下緊繃的情緒;培養一些嗜好、興趣讓生活有更多的樂趣等等。